橙子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秋冬不生病,全靠寒露这样养这份寒露养生 [复制链接]

1#

“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。”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来了,自此,我们将告别秋高气爽、秋明空旷,天气将由凉爽转向寒冷。那么寒露之后,我们饮食、起居上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?

“寒露”是二四节气中第一个提到“寒”的节气,它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,是天气转凉的象征。

寒露过后,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,东北进入深秋,西北地区则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。此时气温下降较快,大家需及时了解天气情况,合理增添衣物。

一候鸿雁来宾

鸿雁从白露时节就已经开始南飞了,此时是最后一批,古人称后至者为“宾”。

二候雀入大水为蛤

深秋天寒,雀鸟都不见了,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,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,便以为是雀鸟变的。这其实是古人对感知寒风肃杀的一种说法。

三候菊有黄华

说明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。草木皆因阳气开花,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放,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。

1、不露脚

谚语有云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。寒露过后,气温逐渐降低,寒气容易入侵人体。而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,脚部受凉会直接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,病邪易趁虚而入。

所以建议大家寒露之后尽量把夏季的凉鞋都收起来,不要再穿了。平常除了穿厚袜子、棉拖鞋保暖足部之外,还可以利用看电视、休息的时间,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,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,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,预防寒气入侵。

如果脚踝已经被寒气入侵,或者本身体质就偏寒、阳气不足的话,每晚睡前可通过泡脚的方式使下肢血脉畅通,同时发散寒邪,振奋阳气。

但是烧泡脚水的方法有一点小讲究:

取水适量,直接烧开,然后放凉到你能接受的温度,切记别兑凉水,直接泡,水温不够了就直接再续热水。

一般来说,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~44℃,水面超过脚踝大概2~3厘米最好,时间控制在15~20分钟,微微出汗为宜。

边泡脚边用双手搓后腰,效果更佳。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心的涌泉穴,滋养肾水,补阳还不上火。

秋冬季节的泡脚,还可以适当在泡脚水中加入艾叶、花椒、小茴香等药物,以增强驱寒通络的效果。但是自己抓药配比再煮来泡就很麻烦。

商城里也有现成的足浴粉,配伍严谨,用料考究,都是入口级的药材,用起来就方便多了。推荐艾叶香姜足浴粉,可以满足你在秋冬季节驱寒暖身的需求。

2、防颈寒

颈部是人体的“要塞”,不但充满血管,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,如大椎穴、风池穴等。注意给脖子保暖,能够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,对预防高血压、心血管疾病、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。

建议大家在寒露后尽量穿一些高领、立领的服装,或者也可以在脖子上披一条围巾、丝巾、披肩,以帮助保暖。

容易受风受寒大椎这个位置是人体的气血开关,也是一个散热的通道,这里也可以时常灸一灸。

艾灸很容易把阳气补进去,如果你容易一吃凉就拉肚子,流鼻涕,畏寒怕冷,痛经,虚火旺,手脚小腹冰凉等等,这些都是因为阳气不足,寒湿重,气血不通引起的,都适合艾灸。

艾灸嫌麻烦的,平日里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补救一下。选择含有艾叶精油的热灸贴敷着,既不影响日常做事,还能让颈椎暖暖的,一举两得。

商城这款艾草贴,分为三个部位,腰部、膝盖和颈肩膀。

添加了艾叶油、冬青油、干姜等植物草本,温暖呵护,随时随地,持久贴合热敷,暖暖地很舒服,凝聚艾草之力,浓缩的膏芯,持续深层温热渗透。

亲肤无纺布材质,就贴也不闷热,粘合度高,不容易掉,符合人体工学的剪裁,不怕皱,不怕掉,离型纸设计,一撕即用。

3、护好腰

腰部为带脉(环绕腰部的经脉)所行之所,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的位置。肾喜温恶寒,经常按摩能温煦肾阳、畅达气血。因此,平常大家可以经常用双手搓腰,这个动作有助于疏通带脉、强壮腰脊、固精益肾。

具体做法:双手对搓发热后,紧按腰眼处,稍停片刻,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(长强穴)。每天早晚各做一次,每次做50-遍即可。

4、养好鼻

天气逐渐转凉后“秋燥”就更为明显,此时鼻炎就成了很多人的大麻烦。

建议大家不妨“以寒制寒”,每天早上或出门前先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,这样有助于增强鼻粘膜的免疫力。

另外,用冷水洗鼻子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,能有效改善鼻粘膜的血液循环,有助于缓解鼻塞、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。

5、多睡觉

秋季夜长昼短,大家要注意防止过度疲劳和无节制的夜生活,尽量早睡早起。

建议有条件的朋友们将每日的入睡时间提早一个小时,这样有助于缓解秋乏,让身体机能得以完全地恢复与调养。

6、勤饮水

秋季较为干燥,此时人的皮肤日蒸发水分均在毫升以上,肺呼吸的日蒸发水分在毫升以上,因此主动饮水很有必要。无基础疾病者,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ml-ml之间,以祛除秋燥,润肺养生。

另外,还建议大家在寒露之后采取“朝盐晚蜜”的饮水方法——晨饮淡盐水,晚喝蜂蜜水,这样既能有效补水,还能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等疾病。

寒露过后气温较低,很多人在这个时候生吃水果会引起腹泻等问题。其实,在这段时间,大家不妨试试把水果煮着吃,相比生食,虽损失了一些不耐热的维生素,但能养胃润燥,还增加了另外的一些食疗功效。

煮梨润肺

秋季是养肺的最佳时节,多吃梨能润肺清火、补阴润燥。但梨性寒,肠胃功能不佳的人食用后可能引起腹泻等问题,因此建议把梨煮成汤以降低其寒性,同时润燥清火的功能更好。

梨皮的润肺止咳作用最好,所以大家煮梨时尽量不要削掉梨皮,最好是把梨洗净、直接切块煮。

当然秋季也最适合吃秋梨膏,梨膏里的蜂蜜能够养阴去燥,滋润肌肤,「朝朝盐水,晚晚蜜汤」。我们现在吃盐很多,但是真正滋润的水,却喝得少。

蜂蜜水很润,而梨子自古被尊为「百果之宗」,可以「清心润肺,利大小肠,止咳消痰,清喉降火,除烦解渴,润燥消风,醒酒解毒」。

只是梨子有些寒凉,吃得多了容易伤身,古人说梨子是「生者清六腑之热,熟者滋五腑之阴」,滋润身体最适合的就是用熟梨。最好隔水蒸,或者煮汤。

《红楼梦》里有个陈皮冰糖炖梨的方法:

「梨一个,二钱冰糖,一钱陈皮,水三碗,梨熟为度,润肺开胃不伤人的,甜丝丝的,又止咳,又好吃」。如果嫌做起来麻烦,可以直接用炼好的枇杷秋梨膏。

10斤梨子才能熬出1斤膏,因为熬制,寒性也减少了很多。这个枇杷秋梨膏除了润肺养阴的梨,也搭配了润肺、下气的枇杷和清肺热的罗汉果,帮助梨滋润身体的同时还能下气,通一通肠道。

大肠与肺相表里,肠道干净,没有垃圾,肺也就不会上火,爆痘了。

同时搭配了茯苓和甘草,来健脾养胃,这是培脾金的思路,让肺金有更多的气血来源。最后用麦芽糖、蜂蜜调味,还能增强滋阴的功效。

煮苹果防腹泻

每年寒露前后都是秋季腹泻的高发期,而煮苹果可以帮助缓解腹泻症状。苹果内含有鞣酸和果胶,鞣酸是肠道收敛剂,能使大便内的水分减少;果胶煮熟后也有收敛、止泻的作用。

苹果皮含鞣酸量较为丰富,而且果胶也分布在果肉内近果皮处,因此煮苹果时最好也不要削皮,以免有效成分流失。

煮柚子降脂

柚子能理气化痰、润肺清肠、健脾降脂。煮柚子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蜂蜜柚子茶。

具体做法:

1.用刀把柚子皮薄薄地刮下来,柚子肉撕成小块;

2.把切好的柚子皮放入清水中,中火煮10分钟左右;

3.再放入果肉熬煮1个小时,放凉后加入蜂蜜,搅拌均匀即可。

煮橙子止咳

蒸橙子是秋季止咳常用的食疗方之一,但这个方法适合因气滞血瘀或肺燥引起的热咳,不适合外感风寒引起的寒咳。

具体做法:

1.把橙子洗净后用盐水浸泡20分钟;

2.在其顶部平切一刀,形成一个盅;

3.将少许盐撒在橙肉上,用筷子戳几个洞,然后将切下来的“盖子”重新盖回去;

4.将橙子放进碗里蒸15分钟即可。

蒸好后去橙皮吃果肉,碗底汁水最好也一起喝掉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